第269章 真相 (第1/2页)
自姚贵妃被废黜之后,短短半个月内,姚家势力兵败如山倒。贪污腐败、强征强占、骄纵横行等等罪名层出不穷,连被万人敬仰的姚太后都羞于出面,直到最后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姚家只剩下一片狼藉之声。
夏侯纾当然不会迷糊到以为独孤彻这么做仅仅是因为她被姚贵妃所伤,而是因为是这件事情闹到不可收拾了,越国公府也施压了。不然以姚太后和姚家的势力,这件事最多也就象征性地惩罚一下涉事之人,最后不了了之。
再联想起独孤彻近一段时间来对姚贵妃和姚氏一族的态度,夏侯纾隐约觉得这件事情或许并不像表面上看着的那样简单。先不说姚家这些年来专横跋扈,仗着是皇亲国戚目中无人,肆无忌惮,得罪了不少权贵,早已被列入外戚干政的黑名单。单看独孤彻迟迟不立姚贵妃为后,甚至也不同意将吕美人生的大皇子过继给姚贵妃这一系列举动,就可得知他是不愿意看到姚氏一族继续做大做强。毕竟独孤彻不是昏君,年纪也不小了,定然不会一直忍让下去,此番正好借助此事挫其锐气。
只不过姚家此番受创,定会把矛头指向夏侯纾和越国公府,而不会怀疑到独孤彻身上。如此一箭双雕之策,让她不得不佩服独孤彻的手段之高明。
云溪仍然未归,夏侯纾多次询问,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她正在配合调查,劝她不必挂念和担忧。
夏侯纾不禁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在紧急关头,她让云溪去找独孤彻,然而,最后独孤彻是来了,云溪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后宫嫔妃尚且难睹天颜,试想云溪一个小宫女,怎能那么容易见到日理万机的天子?
夏侯纾觉得云溪一定是出了什么事,只是知情者守口如瓶,身边的亲信又一无所知,才让她无法得知详情。而她的伤口主要集中在背部,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或趴着,或侧卧,即便有心追问也无力支撑。
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中,夏侯纾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的疑虑,按时看诊、吃药,安心休息,专注于养好身体。只有恢复元气,她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揭开事情的真相,寻找到云溪的下落。
随后,宫廷中又传出一则消息:姚太后之前大张旗鼓进行搜宫,并非真的遗失了名贵的金簪,而是在寻找某个可能混入宫中的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件事情还牵扯出一桩多年前的旧案,甚至涉及萧皇后的死因。在这个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独孤彻前段时间秘密接进宫来照顾福乐公主的江嬷嬷。至于具体细节,目前处于保密阶段。
然而,所有的证据似乎都指向了以姚太后和姚贵妃为首的姚氏一族。
听到这个消息时,夏侯纾不禁感慨万千。无论是姚太后还是姚贵妃,抑或是整个姚家,都没有料想到这一天的到来会如此之快。他们自以为手握大权就能够永世尊荣,却未曾想到独孤彻在这些年里早已羽翼丰满,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甚至具备了将他们击败的实力。他们忽略了盛极必衰的道理,还不断挑战独孤彻的底线,最终导致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这么多年来,独孤彻之所以对姚家的罪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是因为他碍于各方的情面,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而夏侯纾的事情,正好成为了这场权力交锋的导火线。
等到独孤彻再一次来看她的时候,夏侯纾便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
“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你。”夏侯纾看着面色带着几分惆怅的独孤彻问,“当日你为何会出现在护国寺?”
独孤彻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料到夏侯纾会突然问这个问题。然而,想到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心平气和地同自己讲话,他脸上的愁绪都化开了不少。大概是他心情好了一些,也或者是心里藏了许多事,多年无人述说,所以面对夏侯纾突如其来的好奇,他不再隐瞒。
“其实,当日朕是去见一个人。”独孤彻沉声说道。
“见什么人?”夏侯纾追问道,“为什么要约在那里见面?”
她太想知道当初的事情了,如果没有那一次的相遇,或许他们此生都不会有交集,也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更不会有那么多恩恩怨怨。
独孤彻不禁回想起了当年在护国寺与夏侯纾相遇的情景,脸上的神色逐渐舒展开来,摇摇头说:“其实当时朕并不知道要见的是什么人。那个时候,有人将一张纸条夹在了呈上来的奏折里,约朕在护国寺见面。后来,郑让褚黎安去调查,发现那是一位曾经在宫里待过的老嬷嬷。”
听到约她见面的人是个老嬷嬷,夏侯纾不由得就联想起在护国寺时,她们隔壁就住着一位姓江的夫人,排场不小,却从来不露面。偏偏最近宫里也出现了一位没露过面的江嬷嬷。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
“是江夫人?”夏侯纾疑惑道。
“你怎么知道?”独孤彻非常惊讶,眼神中甚至带着几分戒备,接着自言自语道,“这件事,除了褚黎安,朕没有告诉过其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