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世南五绝 (第2/2页)
“陛下,魏太师密信,这是臣的手下自洪州带回的。”房遗直双手捧着密信,恭谨的递向一旁的内侍。
李世民还没接便皱眉紧锁,密信皱巴巴的,还散发着难闻的酸臭味,想必是为了隐秘,藏在了什么意想不到的地方。
快速展开,认真的读了起来,但是读着读着,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因为他发现,密信中的内容,与明折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细节层面更丰富了,魏征在信中详细叙述到了洪州后如何只带少数随从前往包围刺史府百姓中,与百姓的族长乡老代表谈判,如何向洪州百姓承诺朝廷不给王君范公正处置就不回京,这才平息了事端,让洪州百姓散去,信中还讲了魏征在乡间实地走访后了解到的洪州的民生及政务等细务,尤其详细写了在洪州乡间闾里走访中,从众多百姓口中得知王君范是个爱民的好官,不仅落实了朝廷减免田租的政令,而且亲临赈粮发放一线督查,使得赈粮如数发放到洪州百姓手中,如此看来,王君范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是值得洪州百姓爱戴的好官。
魏征在心中虽然没有明说,但结论却已很明白了,所谓王君范贪墨田租克扣赈粮,完全是污蔑,是蓄意的构陷。
但密信有一点跟明折相同,就是关于李泰为何会在江州借兵突袭洪州刺史府一事只字未提,更没有给出李泰抓捕王君范的理由。而这些,恰恰是李世民最关心的,也是他最希望魏征能给出答案的 。
李世民反复翻看密信,又拿起明折对比,两相对照,希望在密信和奏折中找到魏征留下的隐晦提示或是线索,但李世民失望了,因为他不管怎么找,都没从中找到任何机锋或是暗语。
李世民陷入无比的困惑,魏征到洪州查了两个多月,又深入民间走访,只查出这些?
以魏征平素的性格和办事的标准来评判,这些内容简直可以用潦草、敷衍来形容,更何况这样的内容,何必用密信上奏?
不对,李世民马上否定了魏征敷衍了事的可能,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难道是没有真凭实据,魏征没敢贸然做结论?那他为何不将推测写出来,供朕参详,或是再等等,查出切实证据后,有了真正的结论再奏报上来?
难道是洪州有人故意刁难他,不让他查案?一想到这,李世民马上意识到,在洪州,能够刁难魏征的,不让魏征查案的人,只可能是一个人。
难道是?李世民马上想到了一种可能。
翻出房遗直早上呈递的云燕的密信,云燕在信里写的明白,李泰曾在江州遇刺,而且十分凶险,若不是一群不明来历的人出手相救,魏王几乎性命不保,而正是那次遇刺之后,李泰前往江州刺史府找到王运生亮明了身份,借兵突袭洪州刺史府。而且云燕心中提到了李泰身边有个叫段平的幕僚,十分亲信,一直在为李泰出谋划策。
李世民凭借多年来政治斗争经验判断,这一伙刺客的身份是破解洪州真相的关键,如果刺客是李泰的人,那么洪州的案子就是李泰陷害王君范无疑了,如果刺客是其他人,李泰很可能是察觉到了某种危险,为了预防和控制后续的危险,不得已采取了雷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