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高不成低不就 (第2/2页)
要是医院就在主城区,在家门口,交通便利,家属和患者都省去了舟车劳顿的环节,那确实是有些竞争力的。但现在搬到郊区,那优势就变成了劣势。
杜国泰阴沉着脸,不再反驳。
岳云皓继续道:“如果只有分院,那患者保守估计会少一半以上。”
这一点,在场不少领导都忽略了,听到岳云皓这么分析,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
公立医院都是自负盈亏的,要是没有足够的患者,他们就难以为继。作为院长,杜国泰要有这种预判能力,建立分院的钱财政会拨款,但要想要医院良性运转,老城区的医院,也必须保留。
要是没有患者,即便是有再好的医疗团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杜国泰意识到严重性,立马端正了态度。
“岳大夫,那你深入说说。”
“我的建议是城区的医院保留,打造成急救中心。你们可以理解为中转站,处理不了的重症,直接简单处理,送往燕京的顶级医院,要是能解决的,就地治疗,慢性病则安排在郊区的分院。当然只有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整合全城的急救资源,建立一个全面的、不可替代的急救中心!”
最后这句话绝对是振聋发聩,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露异色,这可是从未有过先例的事情啊。
“不可否认,你这个思路确实挺新颖的,但这跟留住患者,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吧?”
“杜院长,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岳云皓笑着道:“城区的医院场地小,是事实,但如果打造成急诊中心,那完全可以承接整个城区的急救的工作。换句话说,其他医院的急诊中心都可以融合进来。”
听到这话,众人一怔,岳云皓的思路确实独树一帜,这样一来,就可以整整个省城的资源,要是按照现在的医疗资源分布,几乎每家医院的急诊都是亏损的,但要是能够成立联合重症急诊中心,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精简人员,只留下最好的设备,急救水平也会迈上个新台阶。
几家医院要是联合改造,那费用也可以按比例分摊,到时候就不用财政支出了。而其他医院,辗转腾挪的空间也会增大,可以变成专家门诊,或者是儿科门诊,或者是老年康养机构,专注某一领域,反而更容易做出成绩。
“这思路确实吸引,但这只是一种资源整合,怎么能保证更多的患者能够慕名而来?”
杜国泰作为院长,自然是要关心成本效益问题的。
“杜院长的问题很好,现代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咱们可以主动宣传啊,比如说在全省范围内,人口超过二百万的城市,设立专线大巴,为那些有需要患者提供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