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农业改革之努力推进 (第2/2页)
然而,此刻府邸的大门紧闭,门环上落了厚厚一层灰,仿佛一位固执的老者,拒绝任何外界的打扰。
林诗雅站在朱红色的大门前,听着里面传来的阵阵犬吠,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无奈。
她已经在这里等候了许久,但张老爷却始终不肯露面。
她知道,张老爷的顽固远近闻名,但她也明白,农业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地主们的态度。
“叩叩叩”,林诗雅再次敲响了大门,这一次,她的力道加重了几分,清脆的敲门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在敲击着张老爷紧闭的心门。
良久,门内才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是谁啊,在外面吵吵嚷嚷的?”
“张老爷,是我,林诗雅。”林诗雅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门内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一声冷哼:“不见!回去吧!”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她转过身,目光落在远处田间劳作的农民身上,一个新的计划在她心中逐渐成形。
几日后,张老爷府邸外,聚集了一群衣着朴素的农民,他们手中拿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他们是第一批采用新技术的农民,如今,他们带着丰收的成果,前来劝说张老爷。
张老爷看着眼前这群农民,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他虽然顽固,但也并非愚昧之人。
他亲眼看到这些农民手中的稻穗,颗粒饱满,沉甸甸的,比他以往见过的任何稻穗都要好。
“张老爷,您看看,这是我们用新技术种出来的稻子,收成比以前好多了!”一个农民兴奋地展示着手里的稻穗,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其他农民也纷纷附和,讲述着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他们的言语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字都敲击着张老爷的心房。
张老爷看着他们,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怀疑转变为惊讶,最后,他长叹一口气,缓缓说道:“好吧,我试试。”
看到张老爷的态度转变,周围的地主们也纷纷表示愿意尝试新技术。
孙先生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对林诗雅的策略暗暗叫好。
夜幕降临,林诗雅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希望。
然而她转身走向书桌,提笔写下一封信,信封上赫然写着“户部赵侍郎亲启”。
金碧辉煌的户部大堂,檀香袅袅,赵侍郎肥胖的身躯陷在柔软的椅垫里,手里拨弄着一串玉珠,眼神飘忽不定。
林诗雅的到来,并未让他有丝毫起身相迎的意思。
“林大人今日又来,不知有何贵干啊?”赵侍郎慢悠悠地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敷衍。
林诗雅并未理会他的怠慢,径直走到他面前,将一份奏折放在他面前的桌案上。
“赵侍郎,这是下官关于追加农业改革资金的申请,还请您过目。”
赵侍郎漫不经心地拿起奏折,随意翻看了几页,便又扔了回去。
“林大人,这农业改革之事,非同小可,国库空虚,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之前拨给你的款项,难道还不够吗?”
“赵侍郎此言差矣,”林诗雅语气坚定,“农业乃国之根本,如今新技术已初见成效,正需加大投入,才能进一步推广。若能使全国农业产量提升三成,则国库收入也将随之增加,岂不是一举两得?”
赵侍郎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心中盘算着。
他并非不明白农业的重要性,只是这户部银子,他向来看得比什么都重。
“林大人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他顿了顿,眼珠一转,“只是这国库空虚,实在难以拨出太多款项。这样吧,我便再拨给你五千两银子,你看如何?”
林诗雅眉头微蹙,五千两银子,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农业改革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赵侍郎,五千两银子,恐怕难以支撑后续的推广工作。下官恳请您,务必再考虑考虑。”
赵侍郎有些不耐烦了,“林大人,莫要得寸进尺!五千两银子已是极限,再多,本官也无能为力!”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语气更加坚定,“赵侍郎,您可知,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机,将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届时,边疆战事吃紧,粮草供应不足,后果不堪设想!”
赵侍郎脸色一变,边疆战事,是他心中的一块心病。
他沉吟片刻,终于松口,“好吧,看在林大人如此尽心尽力的份上,本官便再拨给你一万两,但这也已经是极限了!”
林诗雅心中一喜,连忙谢过赵侍郎。
虽然一万两银子仍不足以完全满足需求,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进展。
离开户部,林诗雅心中轻松了不少。
然而,当她回到府中,却收到了一个让她担忧的消息:李大叔联合了一些保守的农民,准备抵制农业改革……
周管家面色凝重,欲言又止,“大人,李大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