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太平垂帘听朝政 (第2/2页)
祭祀大典当日,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观看这盛大的仪式。皇宫内,李旦身着祭服,神色庄重地准备前往祭祀之地。林澈身着盔甲,手持长剑,暗中指挥着士兵们埋伏在各个角落。
武氏余党以为计划天衣无缝,趁着人群混乱,悄悄混入皇宫。当他们来到宫门附近,准备与内应会合时,突然听到一声令下:“动手!”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林澈率领士兵们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将武氏余党团团围住。武氏余党没想到中了埋伏,顿时慌乱起来。
“你们这些逆贼,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林澈挥舞着长剑,冲入敌群。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武氏余党虽拼死抵抗,但在林澈和士兵们的勇猛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武氏余党大多被歼灭,只有少数人趁乱逃脱。
林澈看着逃跑的敌人,本想追击,但想到皇宫内还有可能潜藏着其他危险,便放弃了追击的念头。他带领士兵们在皇宫内仔细搜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这场战斗之后,朝堂上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李旦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功绩更加赞赏,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对他们更加敬畏。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武氏余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继续致力于改良兵器,加强边关防御。他利用近代科学知识,制造出了新型的弩箭和投石车,这些武器威力巨大,大大提升了唐军的战斗力。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协助李旦处理政务,她凭借着聪明才智,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为林澈的改革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李隆基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储君。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林澈和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的成长,心中十分欣慰,他们知道,大唐的未来有了希望。
然而,随着李隆基的日益成熟,太平公主与他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太平公主自恃拥立之功,在朝中培植了大量亲信,试图掌控朝政。而李隆基心怀大志,渴望真正掌握皇权,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
一日,林澈在公主府中察觉到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气氛有些微妙,心中不禁担忧起来。他深知两人对大唐都至关重要,若他们之间产生矛盾,对大唐的未来将是巨大的威胁。
“公主,隆基他年轻有为,心怀天下,您与他之间……” 林澈试图劝解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微微皱眉,说道:“林郎,我也知道隆基有抱负,可我为大唐尽心尽力,如今却感觉他对我有所不满,想要摆脱我的掌控。”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您和隆基都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如今大唐正处关键时期,我们应齐心协力,辅佐隆基上位,共同开创太平盛世。您不妨多与隆基沟通,化解彼此的矛盾。”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林郎,你说得对。我会找机会与隆基好好谈谈。只是这朝堂局势复杂,我也担心有人会趁机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
此后,太平公主主动与李隆基交流,两人坦诚相待,终于化解了部分矛盾。但林澈知道,要彻底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在林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共同努力下,大唐的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日益安定。然而,就在这时,边关又传来紧急战报,吐蕃再次集结大军,进犯大唐边境。
林澈得知消息后,立刻进宫面见李旦。“陛下,吐蕃来犯,臣恳请出征,保卫大唐边疆!” 林澈坚定地说道。
李旦看着林澈,眼中满是信任:“林将军,此次出征就靠你了。朕命你为帅,率领大军击退吐蕃!”
林澈领命后,回到公主府与太平公主告别。太平公主眼中满是担忧,但她知道林澈的使命,只是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道:“林郎,此去边关,你一定要小心。我在长安等你平安归来。”
林澈轻轻拥抱着太平公主,说道:“公主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你在长安也要多加小心,注意朝堂上的动静。”
林澈带着大军奔赴边关,一路上,他心中思索着破敌之策。他知道吐蕃军队勇猛善战,且此次来势汹汹,不能轻敌。到达边关后,林澈立刻视察防线,了解敌军情况。
吐蕃军队在边境安营扎寨,营帐连绵数里,声势浩大。吐蕃将领见林澈前来,派人送来战书,言辞傲慢,挑衅意味十足。
林澈看着战书,冷笑一声:“这吐蕃将领,如此嚣张,我定要让他知道大唐的厉害!”
他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根据边关地形和敌军部署,制定了一套巧妙的战术。他决定利用地形优势,在山谷中设下埋伏,引诱吐蕃军队进入包围圈。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澈派一支小分队前去挑战吐蕃军队,佯装败退,引诱吐蕃军队追击。吐蕃将领果然中计,率领大军追了上来。
当吐蕃军队进入山谷时,林澈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唐军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喊杀声震天。吐蕃军队顿时陷入混乱,他们没想到会中埋伏,阵脚大乱。
林澈挥舞着长剑,冲入敌阵。他的士兵们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吐蕃将领见势不妙,想要突围,但林澈早已布置好防线,将他们死死困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吐蕃军队死伤惨重,大败而逃。
林澈望着逃窜的吐蕃军队,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吐蕃军队虽遭重创,但实力仍在,不能穷追不舍,以免中了敌军的埋伏。
这场胜利让边关将士们士气大振,林澈在军中的威望也进一步提升。他在边关加强防御,训练士兵,时刻准备应对吐蕃的再次进攻。
而在长安,太平公主得知林澈在边关大胜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欢喜。她在朝堂上更加努力地辅佐李旦,稳定局势,同时也在等待林澈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