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首飞成功 (第1/2页)
经过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努力,技术团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一个微小的零件加工误差,只有专业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瑕疵,却导致了整个部件的故障。
“立即更换这个零件,重新进行测试。”
李向明果断地下达指令,声音虽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李向明的指挥下,车间立刻行动起来。新零件迅速到位,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更换、调试。李向明全程监督,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几个小时后,测试再次启动。车间里,只有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和数据跳动的声音。随着最后一项指标跃然屏幕之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功了!”一名技术人员兴奋地喊道。
车间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向李向明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人甚至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李向明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的表情:"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的工作还要更加严谨。"
在李向明的带领下,团队迅速恢复了测试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对李向明更加敬佩。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走上前:"李工,您的洞察力真是太惊人了,这么小的误差都能发现。"
李向明摆摆手,谦虚地说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我们这个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制造工作逐渐进入尾声。
在最终的组装阶段,李向明更是日夜守在车间,像守护自己孩子一般小心翼翼。
在飞机制造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机翼组装的环节显得尤为关键。
李向明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猎豹,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当来到了机翼组装的现场时,他原本充满期待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机翼组装区里,巨大的机翼部件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
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部件的连接工作,扳手与螺栓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李向明快步走到机翼前,目光迅速扫视着每一个连接部位。
突然,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一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凝固。
他蹲下身子,眼神如同放大镜一般,在那看似完美的连接处仔细审视着。
只见一些部件的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缝隙,有的地方螺栓虽然没有完全松动,但拧紧的程度明显不够。
“停一下!”
李向明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而果断,瞬间让整个车间的工作都停了下来。
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紧张地看着李向明。
李向明的眉头始终紧锁着,他快步走到车间的一块空旷处,猛地一挥手:
“把相关的人员都给我叫过来,立刻!马上!”他的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负责组装的工人们都匆忙赶来,将李向明围在中间。
李向明面色凝重,站在机翼部件前,指着那些连接不够紧密的地方说道:
“大家看,这些地方的问题非常严重。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连接不够紧密,在飞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松动,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设计人员皱着眉头说道:“我们当初的设计是按照标准来的,可能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一位技术人员接话道:“也许是操作时力度没有掌握好,导致螺栓没有拧紧到位。”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李向明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在图纸上标记着,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不能让问题就这么模糊下去。”
李向明拍了下桌子,提高了音量,
“我们按步骤来分析。
首先,从设计上再次确认有没有可能存在先天不足;
其次,在组装流程上,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定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般的激烈探讨,各种观点和想法在空气中碰撞、交融。
有人说要重新调整设计参数,有人认为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李向明在大家的讨论中,逐渐理清了思路。
“设计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我们在组装流程上需要做出改变。”
李向明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在之后的组装过程中,每一个螺栓的拧紧力度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并且在拧紧之后,使用扭矩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另外,增加一道复查工序,确保每一个连接部位都万无一失。”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
然而,飞机制造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在发动机调试阶段,困难如潮水般接踵而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