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正义昭彰 (第2/2页)
清晨的戈壁滩,寒意刺骨,冷风像小刀般割着脸颊。张志成缩了缩脖子,抬眼望去,往日热闹非凡、充满干劲的工地,如今被一层压抑的阴霾牢牢笼罩。工人们各自忙碌着,可彼此间几乎没了交流,只有工具碰撞和机器运作的声音,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回荡,显得格外冷清。
不远处,张志成瞧见陈启明那熟悉的身影。他弓着背,正对着那套无人问津的模具,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失落与无奈。但手中的铅笔没有停下,仍在图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似乎想用这股执拗,挽回被大家误解的局面。
张志成心里一酸,快步走上前,抬手轻轻拍了拍陈启明的肩膀,温声道:“陈教授,别灰心。这次泄密事件把大家弄得人心惶惶,等真相水落石出,您这凝聚心血的设计,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陈启明闻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感激,声音略带沙哑:“张副指挥,谢谢您还信得过我。我只是心疼这些日子为工程付出的点点滴滴,实在不想就这么打水漂了。”
张志成又宽慰了几句,便转身朝指挥部走去。没走多远,迎面碰上大刘。大刘瞧见张志成,神色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挠了挠头,吞吞吐吐地说:“张副指挥,昨天我们太冲动了,回去翻来覆去想了一夜,陈教授平日里为工程尽心尽力,我们不该那么对他。”
张志成欣慰地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大刘,能想明白就好。咱们是一个集体,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工程才能顺顺利利。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配合排查,把藏在暗处的特务揪出来。”
大刘用力地点点头,胸脯一挺:“您放心,往后我们都听您的,肯定好好干活!”
走进指挥部,里头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草味,呛得张志成直咳嗽。王力和保卫科的干事们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排查工作,面前堆满了文件和资料,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可那双眼眸,却透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
张志成走上前,开口问道:“有啥新进展没?”
王力抬起头,满脸无奈,重重叹了口气:“还是没啥实质性突破,那几个重点嫌疑人的调查,就跟走进死胡同似的,咋都找不到确凿证据,证明他们和泄密有关。”
张志成皱起眉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既然从陈启明身边的人入手没进展,咱们是不是得换个思路,从文件的接触渠道再深挖深挖。比如说,文件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可能被人中途截取或者复制?”
话音刚落,一名保卫科干事猛地一拍脑袋,激动地喊道:“对呀!之前有一次文件交接,是汽车连负责运送的,会不会问题就出在那个环节?”
王力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有道理!汽车连经常在各个营地之间来回跑,接触的人多且杂,他们运送物资的时候,保不准就有机会接触到工程相关资料。”
众人当即决定对汽车连展开调查。他们一头扎进文件堆里,仔细查阅汽车连近期的运输任务记录。很快,就发现有几次文件运送任务,都是由副连长负责带队。
王力指着记录,语气笃定:“这个副连长有问题!你们看,他负责的这几次任务,时间和泄密事件的时间节点,挨得也太近了。”
张志成也觉得事有蹊跷,神色凝重地说:“先别打草惊蛇,咱们暗中盯着他的行踪和日常活动,看看能不能挖出更多线索。”
张志成脑海里突然闪过郑智指导员的身影。郑指导员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说不定能在这关键时刻,给出些新点子。立刻赶到电台室,给郑指导员发了一封电报,把目前工程队遭遇的泄密危机,以及调查方向,一五一十详细说明。
郑指导员收到电报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远超想象。不敢耽搁,立刻向师部汇报了情况。师部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当即指示林师长亲自过问此事,并调配更多有经验的保卫人员,前往塔河营地协助调查。
林师长迅速组织了一个特别调查小组,亲自带队,马不停蹄地赶往塔河营地。一路上,他反复研究张志成提供的资料,心中对案件渐渐有了初步判断。
原来,汽车连副连长曾在旧军队任职,新中国成立后,虽被收编,但他内心一直对新政权心怀不满,旧时代养成的贪婪习性也未改变。敌特组织知晓他的情况后,以丰厚的金钱诱惑,还承诺事成后帮他逃往境外,享受荣华富贵。而保卫科干事与副连长本就是同乡,且家中曾因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对新政府心存怨念,副连长便趁机拉拢他,两人一拍即合,策划了这场泄密阴谋。
在塔河营地这边,调查人员经过几天没日没夜的跟踪和排查,发现汽车连副连长近期的行为十分反常。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偷偷外出,每次回来时,神色慌张,跟做贼似的。更可疑的是,调查人员发现他与一名陌生男子,有过好几次秘密会面。此前,副连长就多次主动申请负责文件运输任务,这一行为在如今看来,愈发可疑。
调查人员想悄悄接近那名陌生男子,可每次会面一结束,那男子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瞬间没了踪影,怎么都找不到……
就在这时,张志成突然想起,之前有一名保卫科干事,在调查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往陈启明和林悦身上引。他的行为,怎么看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劲儿,似乎太积极过头了。而且,此前这名干事在一些日常工作交流中,就曾流露出对陈启明这类知识分子的偏见,这一细节此刻也被张志成重新记起,成为了重要线索。
张志成赶忙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王力,王力听后,也觉得事有蹊跷,皱着眉说:“难不成这个保卫科干事和副连长是一伙的?”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他们开始暗中调查这名保卫科干事的背景和近期行踪。一番深入调查后,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这名保卫科干事和汽车连副连长,关系密切,且在来工程队之前,就早有往来。
与此同时,林师长带领的特别调查小组抵达了塔河营地。张志成赶忙向林师长详细汇报了整个调查过程,以及目前的发现。林师长听完,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看来咱们的方向是对的,这个汽车连副连长和那名保卫科干事,很可能就是泄密的罪魁祸首。现在,咱们得想办法找到确凿证据,把他们绳之以法。”
调查人员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监视,终于摸清了汽车连副连长深夜外出的规律。考虑到情况复杂,他们决定实施“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力求将整个特务网络一网打尽。
第七个监视夜,戈壁滩的天气陡然恶化,狂风裹挟着沙尘,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能见度瞬间降至不足五米。副连长像往常一样,裹着军大衣,整个人猫着腰,在沙尘暴中悄无声息地钻进了废弃水文站。一直在暗处紧紧跟随的调查人员们见状,精神顿时高度紧绷起来。
就在副连长与那名陌生男子进行交接的关键时刻,副连长似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他的眼神瞬间变得警觉起来。只见他迅速从砖缝中摸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猛地反身,朝着追踪者刺去。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沙尘弥漫的夜空。潜伏在一旁的侦察兵小吴果断扣动扳机,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擦过副连长的耳际,在砖墙上炸开一串火星。
那陌生男子趁乱一个翻滚,迅速钻进了旁边的排水沟,消失得无影无踪。副连长也趁着混乱,转身刚要逃窜,却没想到,张志成早已预判了他的行动,从沙堆中如猎豹般跃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副连长扑倒在地。
两人在沙尘中扭打在一起,一时间尘土飞扬。突然,副连长的袖口滑落出一个微型相机,张志成眼疾手快,一把将其抓住。
审讯室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副连长坐在椅子上,嘴角挂着一丝因挣扎而溢出的血丝,他斜着眼睛,满是挑衅地盯着墙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
“你们根本拿不出证据,那些胶卷不过是我在黑市上买的淫秽读物,和你们说的什么工程机密没有半毛钱关系!”副连长的声音带着一丝嚣张,在审讯室里回荡。
王力一听这话,顿时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搪瓷缸被震得高高跳起,发出“哐当”一声巨响。“都到这时候了,你还嘴硬!你信不信老子把你吊到旗杆上晾三天,看你还敢不敢嘴硬!”王力双眼圆睁,愤怒地瞪着副连长。
“王同志!”张志成赶忙上前,一把按住王力因愤怒而颤抖的肩膀,语气沉稳地说道,“别忘了师长的叮嘱,我们要依法依规审讯。”
说完,张志成转身,从文件袋里掏出一封电话记录,副连长原本满不在乎的眼神,在看到这封信的瞬间,瞳孔猛地骤缩,脸上的肌肉也微微抽搐起来,显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原来,这是他们与敌特组织秘密联络的电话记录,铁证如山,副连长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
林师长在综合分析了各方情报后,果断决定收网。现场会的前夜,月色如水,洒在寂静的营地上。调查组故意泄露了一条虚假情报,声称次日清晨将运输一批极为重要的设备。
汽车连副连长果然中计,在子时,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潜入车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汽车油箱夹层,将一个经过特殊改装、具备耐高温性能的微型发报机塞了进去。就在他猫着腰,准备钻出油箱时,十几道手电筒的强光突然亮起,将整个车库照得如同白昼。
“老战友,别来无恙啊。”林师长从一辆吉普车后缓缓走出,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在他身后,站着被缴械的保卫科干事,此时的干事,低着头,一脸沮丧。
副连长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满脸惊恐,声嘶力竭地嘶吼道:“你们怎么知道发报机的事?这不可能!”
林师长神色平静,他举起手中从干事宿舍搜出的同款发报机,冷冷地说道:“多亏你这位同乡‘帮忙’!你以为你们的计划天衣无缝?!”
审讯持续了整整一夜。当副连长交代出接头暗号时,被押来的陌生男子突然像发了疯一般暴起,他趁人不备,迅速用藏在假牙里的毒药胶囊抵住下颌,企图自杀。这毒药并非氰化物,而是敌特组织特制的一种剧毒药物,虽同样管控严格,但敌特组织通过秘密渠道获得并提供给了他。
千钧一发之际,侦察兵小吴眼疾手快,顺手抓起桌上的茶缸,用力甩出。茶缸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精准地击中了陌生男子的手腕。“啪”的一声,毒囊掉落在地,危险瞬间解除。
经过深入审讯和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保卫科干事表面上在积极参与调查,实则是在暗中破坏证据链。他故意在工人中散布陈启明是特务的谣言,企图混淆视听。又利用林悦的进口零食大做文章,甚至伪造外文笔记,妄图嫁祸给陈启明和林悦。
调查人员随后联系了林悦在上海的家人,证实了那些进口零食确实是家人寄来的。同时,对陈启明的外文笔记进行详细鉴定后发现,那只是他日常用于记录工程技术要点、参考国外先进水利建设经验的工作笔记,与敌特毫无关联。
林师长决定召开一场动员大会,将敌特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全体工程人员公开,同时鼓舞士气,为即将到来的现场会做好准备。会场被布置得庄严肃穆,主席台后方悬挂着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四周张贴着“坚决打击敌特破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团结一心,建设祖国”等标语。
“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是要给大家通报一件关乎我们工程生死存亡的大事。想必这段时间,大家都察觉到了异样,没错,我们的工程遭遇了敌特的破坏!”
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详细讲述了敌特的种种行径,从窃取“黏土-卵石复合结构”的技术参数,到准备微缩胶卷传递工程细节,再到策划破坏现场会的险恶用心。“汽车连副连长,这个曾经被我们信任的同志,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了祖国和人民。他在旧军队养成的恶习未改,被敌特组织用金钱和虚假的承诺诱惑,沦为了敌人的走狗。而保卫科的那名干事,同样因为家族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狭隘的偏见,与副连长狼狈为奸,妄图搞垮我们的工程,破坏新中国的建设大业!”
“但是,同志们!我们的调查人员不畏艰难,在恶劣的环境下日夜追踪,终于揭开了他们的真面目。他们的阴谋不会得逞!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将他们绳之以法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要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工人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这次事件,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让我们的工程进度受阻,让同志之间产生了误解和隔阂,但也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定了完成工程的决心。陈启明同志,他一心扑在工程上,设计的方案都是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却无端被怀疑。林悦同志,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救治了无数伤病员,也遭到了莫须有的猜忌。在这里,我代表组织,向他们,以及所有被误解的同志们道歉!”林师长说着,郑重地向台下鞠了一躬。
张志成、陈启明、林悦等人站在台下,眼中泪光闪烁。
林师长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家:“同志们,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场会之前,把工程做到尽善尽美。这不仅是对我们这段时间努力的检验,更是向敌人宣告,我们新中国的建设者,是不可战胜的!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台下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工人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驱散了多日来笼罩在营地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