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万象 (第2/2页)
我不是从国内运过去了商品冲抵货款么。
这些商品难道不要钱么?
呵呵。
商品当然要钱了,但顶账的东西是什么价格大家可都知道。况且这些商品在当地可是非常畅销的,本地官方并不觉得自己吃亏了。
毫不夸张的说,照着这个趋势下去仅凭这两艘LNG船的收入,司明宇欠银行的钱到年底就能还完。
另一个好消息是电子厂的投产。
由于是收购整合所以工厂的生产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各种适合大毛使用的小家电被贴上了东亚明宇电子公司的商标,随后装上火车一路从满洲里口岸被运了过去。
以王建国在对外贸易这块的能量相关产品的出口手续很容易就办下来了,毕竟电子厂生产的这些产品放在整体贸易中根本不值一提。
原本是想直接销售电子元件的,可经过调研之后发现东西运过去了大毛也组装不了成品,这事就作罢了。大毛的轻工业真是一言难尽啊。
产品有了,剩下的就是销售问题了。
张天明在北边和大毛做了十几年的贸易自然有着稳定的渠道,这方面还是没问题的。当然,最主要的是东亚明宇电子公司的产品物美价廉,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相比于国内著名品牌来说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个牌子了。但是对于大毛家的居民来说,只要东西质量没问题价格上有优惠,他们并不介意和第三世界非洲兄弟们用的是同一个牌子的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待大毛的市场也不可能像非洲市场那么随缘了,该做的广告宣传还是要做的。为此传媒公司专门往大毛那里派了一个工作小组,主要工作就是沟通联系大毛那边的电视台、网络社交媒体等,为自家的产品打广告做宣传。
初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在远东地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行,毕竟自家电子厂的产能也是有限的,而且这也并不是主业。
很多人不明白司明宇为什么要费这个心思去收购电子厂自己生产,毕竟大毛那边的市场可不像非洲那几个小国是独家经营,一旦在市场规划或者产品生产上出了问题这钱就可能血本无归了。
就算是真想开拓新市场依旧让李家代工不好么?生意好就追加订单生意不好就直接停掉止损。
这样岂不是风险小很多。
因为司明宇这么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依靠着公司的暗中支持、依靠着家族长辈的照拂,他已经站到了人生的巅峰,现在称他一句“神豪”已经不算过分了,因为他实在是太有钱了。
钱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数字了,你让他捐款他肯定不干的,其中内情不提也罢。
但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实体企业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在他看来是不错的选择。他的电子厂严格遵循劳动规范,该给钱给钱,该给待遇给待遇,不以压榨员工为目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指这个赚钱。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符万云提议收购多家企业组成生产体系时他毫不犹豫就同意的原因,现在电子公司旗下的五家工厂拥有员工三万多人,而这些人的待遇在当地同行业里是最好的。
同样的还有农业公司,司明宇也并不指望这个赚钱,而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一个年轻、富有、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企业家形象就被这么给树立了起来,当然同时还有睚眦必报的人设。
这就是他所需要的身份。